(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从广西一域来看,作为战略位置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总书记对广西的高质量发展始终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相关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服务保障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总书记强调,地方机构改革要与中央层面改革统筹衔接,压茬扎实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各级编办多年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动了机构编制事业的发展,并提出两方面要求。持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有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积累宝贵经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工作,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作出重要部署。——关于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坚持党中央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必须坚持把机构改革作为重点,必须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必须坚持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黑麦基因导航图、抗除草剂花生新种质、地方鸡基因组系列液相芯片神农1号……中原农谷里,一谷一城一产业集群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夯实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工业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策划:刘雅鸣 孙德中统筹:张学文 王大庆执笔:李兵 薛世君 丁新科 赵志疆 石可欣。从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到常态化淬炼能力作风,重点事困难事是练兵场,会干事干成事是试金石。原本在郑州从事生态农业的他,掌握了果蔬冻干技术。
隆冬时节,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气温降至零下,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揭牌运营,中原农谷再迎12个专家团队,科研热度与日俱增。豫地科技集团组成地勘航母舰队,高效推进重塑性改革,36支队伍握指成拳,成为行业领头雁。

2012年到2022年,河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0倍。豫信电子科技集团壮大数字核心产业、构建数字产业生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带动我省数字化转型。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小麦、花生育种水平国际领先、供种能力全国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增加至64.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增加至85%以上,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已成为河南农业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45岁的海归博士、郑州创泰生物首席科学家陈刚认为,从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来看,重建省医学科学院,让企业找到了一棵背靠的大树。
追忆四桥一路彰显的民生情怀,品读亚细亚商战演绎的商业传奇,感受十八罗汉闹中原呈现的发展活力,体察郑东新区崛起展现的发展雄心,品味郑州航空港的战略眼光和带动效应,感悟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的前瞻眼光和时代视野,怎能不愈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原人民改革开放的铿锵步伐,怎能不感喟中原大地发生的沧海桑田,又怎能不坚定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第十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助力河南成为外商投资新热土、内陆开放新高地。2018年,他接到了一个冻干咖啡的加工订单,从此与咖啡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融入国家战略大局、把中央精神吃透,怎么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不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怎能实现率先领跑?不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郑州都市圈,河南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哪里来?地位的凸显、影响的扩大、成绩的取得,都是务实重干、狠抓落实的结果。世界超硬材料看中国,中国超硬材料看河南。
郑州荥阳人、80后、理工男,第一次见到王水永,你很难把他和咖啡工厂联系起来。出台一系列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供强有力体制机制保障……回望曾经走过的路,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手里抓着这么多难题,我们该怎么办?唯有持续推进全面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桎梏,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展望未来,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更高,必须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真刀真枪、丁是丁卯是卯解决问题,鼓实劲、出实招,谋实事、求实效。
45年来,从162亿元到6万亿元,河南跃升的不仅是GDP,更是发展的质量和成色。45年来,可感的有城乡面貌的改善、文化IP的出圈、科技创新的热络……还有河南发展的动能之变、理念之变,乃至人的精神气质之变。链出新质生产力,链出中原新动能。形成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科技城、以环省医学科学院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医学科学城、以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1%,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3.1%,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河南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省直机关青年干部在洛阳开展蹲点调研,青年干部在调研活动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真本事。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唯有不断提高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不断提升能力、锻造作风,抓住要害、踩在点上、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统一。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谋划推进我省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工程在郑州正式启动建设……中原大地上,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在升腾,乘势而上、奋勇争先的气质在升华。寒冬季节,2023年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相涛再次来到实验室,带领着团队进行课题研究。
人到45岁,就会少了稚嫩、多了从容,长了见识、有了底气。从以课题为中心到以项目为牵引,从以科研为主到贯通产学研用……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连天接地架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已初具规模。
2023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整整45个年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21.5%大幅提高到45.1%……河南超硬材料生产能力全球第一、速冻食品全国产销量第一、起重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盾构机、特高压装备、超聚变服务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这些高端产品,被称为中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都已经成为河南的新名片。科技起高峰人养地,地养人,如何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土地是河南人的命根子,从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到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到乡村全面振兴……围绕一个农字,改革率先破局,纵深推进。无论是搞科研,还是抓改革,都要矢志不移,敢想敢干,既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也勇于挑战极限不怕失败。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激活区域发展的一池春水。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做大特色产业是增强县域经济的核心。
河南培育壮大7大产业集群和28个重点产业链,全面对标制造强国战略,吹响新时代新征程新型工业化的集结哨和冲锋号,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引领带动,推动产业迈入中高端、关键环。近年来,郑煤机探索出了一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壮大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道路,也为全省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范本。
□何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现代化河南建设蓝图已绘就,把蓝图变成实景图,关键看落实,要画好施工图、分好责任田、定好时间表。
2023年10月15日,我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原医学科学城专场活动举行。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先进拓思路,带着问题寻对策,我们怎么办?培训村党支部书记、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乡村振兴领头雁能力素质怎么提升?锻造能力作风,学干结合、知行合一,加强知识更新、提升专业素养,才能不断增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以做优做强物流枢纽为突破口,河南创新推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协同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影响力稳步上升。时代最有力的语言,就是实干。
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符合河南实际,契合群众期盼,绘就了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宏伟蓝图。济郑高铁呼啸而过,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
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浇灌着未来。万人助万企,7万多干部派驻企业,全力拼经济,发展信心更强,环境更优。
大山大河大中原,大有大的优势,但大也有大的难题。一片叶子做个体检,就可破解桃子甜度、长势等密码